教学科研

探寻古文之美 建构和润课堂

发布日期:2020-11-06   来源:邬桥学校   

庄骏名师工作室、语文工作坊举行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古文探讨活动

(邬桥学校通讯员 丁宁)10月28日,和风依依,庄骏名师工作室和语文工作坊全体成员齐聚誉有牡丹文化的邬桥学校,以“‘和润美育’视野下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为主题开展课例研讨,寻美景、读美文、悟美育。校长樊胜军、副校长屠静贇、工会主席兼教导主任陆惠源等一同参与。


丁宁和杨翘羽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八年级第三单元《短文两篇》丁宁选择了导学与自学的方式,重点讲读了《答谢中书书》以景物描写带动全篇学习,从多角度、多种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来分析景物的特点,抓住文章的议论句结合写作背景来感悟作者的情感;《记承天寺夜游》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以学生的画作和配乐《高山流水》创意朗读结束全文的学习。杨翘羽以比较阅读的方法抓住两篇文章景物的特点进行学习,课堂当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感悟景物描写的特点,由景带情,由浅入深让学生一点点进入状态,再注重单元整体的把握,回顾已学的知识从中梳理了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最后提出了高层次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眼前一亮,也把整个教学提升了高度。最后以朗读结束全文。



研讨中,学员们思维碰撞、各抒己见。弘文学校的李晓静老师认为丁老师课堂上基于文本的教学实际和学情尝试了学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一种挑战,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朗读,也能适时的进行指导,课堂的环节设计的也很紧凑,整体设计很有创意。杨老师对于陌生的学生也能游刃有余的教学可见功底的深厚,自己灵感乍现提出了是否“仙人”和“闲人”能有所思考;上师大四附中刘香花提到了导学与自学的宜学课堂模式,对此也卓有见底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奉贤中学的王美霞老师从文本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的作者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解读了“欲界”这个词语内在的含义,实验中学的程银洁老师从整个单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共同点、作者生活的朝代、不同的视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导师庄骏对两节课作点评并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第一,回顾“和润美育”的深刻内涵,从美的类型、美的途径及美的感悟和鉴赏几方面解读了什么是美育;第二,对于“和”字的深入解读,这是一个梳理、去除、组合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在关键的地方提出高品质的问题,要舍掉一些内容,把握作者的温度,是这把自己的情绪带入,与作者、学生共情;第三,最后还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的两个核心能力即文本解读力和问题设计力仍需继续思考,还是要有意识地向“和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将 “德智美”三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邬桥学校校长樊胜军也针对此次活动有所感悟,肯定了这是一次有价值的活动,也把牡丹文化和学校融合交流了自己的设想,认为借此邬桥宝地牡丹的美也要进入课堂进入校园,让美育扩散开来,真正实现美育的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既是师生探寻古人带给我们的一场美的旅程;也是让教师继续学习和思考“和润美育”的过程,这是我们语文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把美传递下去……(王耀辉 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