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在广大中小学中开展“青少年心向党教育活动”,为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学校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提升班主任党史教育的能力,推进中小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我区在中小学中开展了“百年党史”主题班会教育和评比活动。
我校班主任刘子溱老师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与2035有约定》一课通过区内初选、复赛说课最终进入到决赛评比的上课环节。11月19日,德育专家张伟国老师,德研员杨晓武和奉贤区班主任中心组成员青溪中学班主任 邹丽娜到校进行听课评审,并针对党史教育班会课进行的课后现场指导,副校长张律全程陪同,我校其他班主任们也积极参加了听课活动。
刘子溱老师通过班级情况分析,针对班级学生目标意识模糊的情况,通过开展班会课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整堂课活动设计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分为探寻、体验和力行三个部分,最后让学生以达成与2035的约定,结合祖国建设的目标和个人实际为自己的未来做出目标规划,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
课后,专家们先是肯定了刘子溱老师的课堂设计和把控能力,张伟国老师指出教师在班会课应先肯定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敢说肯说愿意说,然后通过提炼总结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建议如果在学生表演环节,能通过一些仪式感地装扮比如更具“两弹一星”时代感的帽子,茶杯,外套等等,整体活动氛围感和代入感应该会更好。在学生分享时,几位代表也可以出了操作PPT和播放录音之外能同时带上话筒做一些现场的解说那么现场的渲染力也会能饱满。邹丽娜老师则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个别孩子对于我国“两弹一星”核武器的研制的意义不是十分理解,虽然老师在课堂已经将杀伤力引导到了威慑力,但是如果能结合二战时日本原子弹爆炸的实例或者中国对核武器使用的承诺来进一步谈一谈就更好了。
德研员杨晓武老师从目前长三角和全国班会课评比的特点和趋势点明,我们的班会教育课应该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最后回归到解决学生的问题上,形成闭环。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应该更实更细致,以本次我区选派参加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明德外国语学校张敏老师的课《桥》为例,当落脚到最后一座梦想时,重点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步,针对现在的“我”需要作出什么改变和努力。
最后,张伟国老师指出主题班会教育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的问题解决类,第二类是针对学生的意识薄弱点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并亲自在刘子溱老师原本的教案上作出了修改,使其更有针对性。
刘子溱老师活动后表示,通过这一次的专家进校进课堂现场精准把脉和有效指导和点拨,自己对如何开展主题班会教育课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从理念到教育方式方法都有了一个维度的提升。今后也将带着收获与思考,不断提升党史教育的能力,推进我校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培养我校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文稿:刘子溱 摄影:张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