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云”学新课标,共研新方向
邬桥学校初中语文组开展第四次线上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2-05-11   来源:邬桥学校   

(邬桥学校通讯员 许哲一)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帮助教师们把握新方向,促进新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5月9日下午,邬桥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以钉钉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了以“‘学新课标,共研新方向”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许哲一主持,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五一期间,教研组部分老师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主题为“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的四场培训。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教研组全体教师先学习了由课标组核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带来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吴教授从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这五个方面的变化展开。她深入浅出的解读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新方向。

学习体会:

王立群(六年级):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凸显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育人价值,这是很可喜也很关键的一个变化。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文思维、语文审美、语文创造的有机融合体,完全符合本次新课标有关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锤炼,在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基础上,铸造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继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创新能力。为达此任务,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发掘文章中意味隽永的文字,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真挚情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学价值,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人生理想。

顾国明(七年级):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它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就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有效交流沟通;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语言文字有深厚的感情。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课程培养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张清(八年级):新课标中出现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个任务群层层递进,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今后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许哲一(九年级):新课标更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结构上更注重阶段性和发展性,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时代性和典范性。在总目标上不仅对应核心素养进行归类,更倡导借助不同媒介,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一线教师要精度研读教材,争取领会其精神和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诸雪平(九年级):今天的教研活动,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我觉得课程标准改革非常及时,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学习中,一个关键词语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这个词就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课标解释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运用什么途径来实现?课标非常明确地表示要通过学科课程和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建立了多样性和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定了学业质量评价表。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通过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集中学习活动,老师们明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也将进一步继续探索“学业质量”“评价建议”等新举措。借由新课标的推行,邬桥学校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表示,他们将顺应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打通教研落实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将新课标做实,真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