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桥学校通讯员 姚慧吉/文摄)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四史”学习学习教育,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史为鉴、践行初心。近日,邬桥学校党支部以党小组会形式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及“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本次学习活动由各党小组长组织开展,通过线上集体学习、群讨论留言、线上自学等不同形式进行,全体党员教师参与。
四个党小组在企业微信群分享了学习资料,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回信,并结合暑期学“四史”,读一本好书活动,党员教师们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全体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教育成效落实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落实到认真践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落实到着力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上,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上。
党员代表学习体会:
姚士平: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的事情。把小事做好就是不是小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牢记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珍惜岗位,发挥自己的潜能。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劲往一处使。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形象工程,反对政绩工程,党建永远在路上,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传播马克思主义永远在路上,学习“四史”永远在路上,乐做志愿者永远在路上。践行初心使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目标。十四亿人民团结一心,上下齐心,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明天会更辉煌!我们的明天会更强壮!
金雪: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深情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当我们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闪耀的真理之光必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刘子溱:“云中谁寄锦书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0以来的重要回信,我不仅深深感动于总书记真诚、有温度的人格魅力,更加受启发于字里行间那强大的正能量。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身为人民教师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时刻谨记总书记的勉励与鼓励,不负总书记的关怀与期待,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唐翠翠:习近平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提到“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更是中流击水的桨、长风破浪的帆。今年是建党99周年,99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舍生忘死以赴之、披肝沥胆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就如今年的新冠疫情,无论它有多严重,只要有党在,人民跟党走,全国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定能胜利。我相信只要理想信念在,党的事业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
沈丹洁: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及“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的学习,我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充分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尊重民意,群策群力,博采众家之长。交通便捷、医疗便利、教育公平、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要想城市建设发展得更好,要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王继明 :今天,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亲切回信,重温了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100年前翻译首个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再次认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而付出的努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讲好理想信念的故事,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尤为重要。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常学常新、不断感悟,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矢志拼搏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递好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让大家更加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发掘弘扬上海红色文化作出更大贡献。